對話:在關係裡,我想說的其實是.....

relationship.jpg - 日誌用相簿
我們如此地愛著對方,卻也用錯了語言傷愛彼此.....

在工作的過程裡,偶爾會聽聞一些類似這樣的事情:來抱怨另一半的當事人(可能是夫妻、情侶或親子等),帶著滿滿憤怒情緒指控對方種種的不是,然而隨著對話進行到後來,生氣、不滿的情緒開始轉變為失落、委屈、傷心.....,指控的背後其實在訴說著「我需要你.....」、「我渴望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一旦見著了對方,真正想說的話說不出口,臭臉又先擺起來,誰都不想先示弱,但內在其實都期待對方主動先做點什麼。 於是,我們在關係裡受了傷,越是親密的人,傷得越重。 怎麼了呢?對於最親的、最愛的另一半,卻反而有著最難說出口的話,試著整理張牙舞爪的情緒背後,似乎不外這些心思:


一、你應該要最懂我......

夫妻或男女朋友相處好一段時間後,總覺得很多話不用說,你(對方)應該要知道,如果不知道或知道仍沒做,就表示你不夠關心我、不在乎我、不夠愛我.....,開始的時候,其中一方擺著臭臉,有點耐性的另一半或許看到了還會問上一句:「OOO,怎麼啦?」,不過,如果被關心的那一方仍堅持著要對方猜而不肯說的話,通常這句問話不會收到好臉色和好的回應,而爭吵種子也就在其中慢慢地醞釀、發芽、成長.......,最終爆發。


真要如此嗎?


什麼原因讓你認定了對方應該要看臉色就知道你的心思?人有時都有無法了解自己心思的時候,又怎麼奢望他人應該要明白?若是對方夠了解你,那是因為他真的愛你,願意花許多心思,但是這樣的了解卻不等同於他必須要這麼做。人終其一生,最後還是要學會回來面對自己,你的需求只是你的需求,反映了你渴望被了解、被尊重、被疼愛,與其等待,不如做第一個了解自己、關愛自己的那個人?



二、如果你在乎我,就應該會.....

延續第一種情況,因為認為對方懂,所以,「他在乎,他就會....」的心情也就藏其於中,又或者吵架後如果雙方冷戰,通常都期望對方先主動做點什麼,心態上則抱持著「如果你在乎我,你就應該會..... 」的想法,於是,男女朋友拿著手機滑來滑去等著對方捎來訊息,但就是無法做那個先發訊息的;夫妻見了面卻假裝沒看見又或者擺張臭臉給對方,萬一真得交待一些事情,有孩子的多半就由孩子傳話(孩子無辜),畢竟,心中都有種:「為什麼每次都要我先示弱?」「這次一定要他先求和」等心理。


這是你要的嗎?


如果下一刻,最愛的那一半可能就會離開人世,你是否還這樣堅持?千萬別說不可能!因為身邊已有不少意外而離開的案例,當然,更不要意氣用事回答這個問題,除非事後你真的‧真的‧真的‧不會後悔。而如果你還是在乎對方,那麼,更要問自己,在關係裡,你要的是面子或是裡子?有時候,贏了面子最後可能失去得更多,也許要親口說有難度,但是,用什麼方法不是重點,你可以書寫、可以錄音、可以是一份小禮物.....,意願會為你找到方法的。
但如果對方一直都不理不睬不回應呢?如果這樣的情況在給彼此空間冷靜過後仍然如此,那麼,一種可能是對方已鐵了心再也不想理你,否則,這段關係也許值得你好好想一想,到底對方真正在乎你?或者更在乎自己?而你,又願意待在這樣失衡的關係多久?



三、 為你做那麼多,你怎麼能.....

第三種情況則有一點阿信的心理(以前日劇電視劇中那位刻苦耐勞、犠牲奉獻的女主角),若任勞任怨也心甘情願並不會有問題,但很多時候犠牲背後藏有一種交換心理時就衍生出問題了,通常付出的那一方要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報時,可能會有:「我為你做那麼多,所以你也應該.....」的心情,也因此,爭吵就從這裡一點一滴開始累積。


但是,親愛的,究竟,你的付出是為了什麼?


暫且撇開貪得無厭,只會拿取卻不願給予的人,這種人其實也不值得你一再付出,其他的正常情況裡,相信你付出的當下是出於愛的給予(若不是,可要好好想想為何你“「選擇」”那樣做),那麼,那份關愛之情,何以會變成日後的索取?又或者在親子關係中,變成拿來對孩子說教時的利器?要知道,或許當下可以用這些話讓對方就範,卻也可能因此把二個人的關係推得更遠,畢竟這樣沈重的愛並不是每個人都揹得起。



四、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

還有另一種常出現的情況則是:「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 ,「為你好」三個字也是很沈重的愛啊!可是,人們常常以自己的出發點覺得是為對方好,卻很少過問對方需要的真正是什麼?以最常見的親子為例,照顧者可能因為過去經驗,為了避免孩子走上相同的路,所以就替子女做了決定,出發點的確是愛,卻未察覺那是帶著自己過去的經驗與眼光來做出現在的決定。


當然,我絕對不否認親子之間有很多時候的決定是基於孩子尚未成熟,最直白的例子如:為了孩子安全而禁止年紀尚淺的孩子用火,然而,同樣是使用火,不同年紀孩子,身為長輩就要覺察並做出不同的判斷與決定,只可惜很多時候很多事,並不能像用火這麼明白,中間尚有許多需要照顧者本身的覺察、拿捏與判斷,也確實不容易三言二語就劃清。
為你好可能是真心,卻也可能背後藏有自己過往未竟事宜而期待他人滿足(像是小時候想學琴卻不能,長大就要孩子學),要小心地辨別自己內在的需求,「為你好」才不致於成為另一道卡住雙方關係的枷鎖。


或許中國文化使然吧,我們很不擅常用「我訊息」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聽到對方耳裡,關心就變得像指責,當對方一直聽不見,感覺更糟時,難以言說或者自己也還理不清的需求也就在高漲的情緒裡想說得更用力,但是,偏偏對方反而躲更遠,關係更加惡化,實在很可惜。
愛的語言需要練習,「你死到哪裡去了!那麼晚回家又不打電話!」可以換成「你晚回家又沒有一通電話讓我很擔心」,「你不准跟那個女人一直有說有笑的!!」其實是「你一直和那個女人有說有笑,我心中感到很不安」,千萬不要認為對方應該要知道你的心思,晚歸的那一方也許擔心家人睡了,電話反而打擾家人,和異性有說有笑,也可能並不知道原來另一半會因此不安,而且也可能沒有覺得自己是“一直”。在用自己認知的濾境看對方前,試著溝通出內在的感受與需求吧!當然,這其中也會需要勇氣的!


然而,只有開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雙方才可能靠得更近,祝福我們都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



※本文同步刊登於方格子


其他分享文章:

對話:回應內在渴望,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勇氣

對話:凝視死亡,它將教會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思嘉女郎的FACEBOOK粉絲專頁,歡迎按讚加入。



愛生活夢想.jpg - 日誌用相簿

留言